如何構建現代化的密集書庫_密集柜輕巧幫您來搭建
我國圖書館的發展起步較晚,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建立微機局域網,到現在高校圖書館連入因特網,在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在引進電動密集柜之后,怎樣使密集書庫建設得更好,更具有現代化的特色呢?電動密集柜以其占地面積小、容量大、提高空間利用率的優勢,可以有效彌補密集書庫傳統排架方式的不足。電動密集柜是將書架的底盤放置在軌道上,在底盤底部設置驅動裝置,使書架沿軌道橫縱向直線移動,所以這種密集架具有堅固耐用、移動靈活、操作輕便、使用安全、外觀典雅、擴增庫容等優點。
1.創建密集書庫
高校圖書館都有對文獻資料進行管理的系統,如ILAS系統等。電動密集柜也有配套的管理系統,即智能密集管理系統。圖書館在采用電動密集柜后,首先要將ILAS系統和智能密集管理系統結合起來,并運用到圖書館管理系統當中,使系統更完善,更具現代化特性。通過智能密集管理系統和ILAS系統成功查詢和借閱到任意所需的文獻資料。初建密集書庫時,圖書館要把所有更新的文獻資料按照理工科、文科、醫學、期刊分成四大類。如果文獻數量特別大,且每一類都特別多,在圖書館空間和庫容允許的條件下可以將下架文獻分庫管理,即分成密集書庫1、2、3,過刊庫等。如文獻數量有限則選擇合庫管理。根據測算下架文獻數量進行按庫劃分,對密集書庫進行測算分區,根據測算決定購買電動密集柜的數量。一般應保證即有書刊全部上架并預留三分之一備用空間。密集書庫建成引進電動密集柜后,首先對密集書庫文獻應進行統一加工上架,將文獻按類別集中管理。雖然密集書庫內文獻不必要嚴格按照索取號標準排架,但按類別上書可使密集書庫排架基本有序。其次,在智能密集管理系統與ILAS管理系統間建立互通平臺,為計算機檢索做準備。這就要求智能密集管理系統內必須有文獻書目數據,由于密集書庫所有文獻都是由其它書庫調入,所以只需更改館藏地點即可。上述工作完成后,即可在計算機系統內通過題名、作者、索取號等方式查詢檢索任意所需文獻資料,并能準確定位所查文獻資料的庫藏位置。
2.密集書庫排架
普通書庫的分類排架法是不能適應密集書庫排架的,密集書庫的排架必須滿足密集而不倒架這兩個條件,即書架必須具備不預留空間,方便計算機檢索,有利于上架等特點。密集書庫采用電動密集柜后,文獻進行排架時很方便、很靈活。首先,將電動密集柜進行分區,再依據一個統一標準將電動密集柜按照區、列、節、層進行劃分標注,例1區3列2節2層。密集智能集成管理系統主要是根據條碼號進行檢索,所以第一步將入藏文獻按大類分開但不用排序,由圖書館工作人員,對入藏文獻按類別將文獻條碼號掃描到指定電動密集柜幾區幾列幾節幾層,然后將文獻按所掃區列節層的指定位置對應上架,達到上架文獻和智能密集管理系統所指定位置相同,以便查找借閱。文獻條碼統一儲存到同一文件夾內,首次應進行批處理統一轉換到智能密集管理系統,按照此方法將所有下架文獻都放置到電動密集柜空位置上,不預留空位,最大限度的節省密集架空間。
3.密集書庫借閱文獻
密集書庫與開架書庫有所區別,開架書庫實行的是開架借閱,讀者可以直接到書庫里面查找到所需文獻。由于密集書庫文獻資料都是下架以供備用的,流通量不是很大,所以實行閉架借閱即可。讀者在借閱文獻資料時,需要到學校校園網上查到所需文獻條碼號,記下1個至幾個條碼號,到相應的理工類或是社會科學類密集書庫借閱。密集書庫根據條碼號在智能密集管理系統輸入即能找到文獻的具體位置,只需鼠標點擊開架顯示,電動密集柜即自動打開架位,提供所需的文獻資料。當然,也可通過手動開架找到需要的文獻資料。最后到ILAS系統完成借閱過程。對于歸還和剛剛更新下來的文獻資料,也是在智能密集管理系統內根據文獻所在的存儲位置將文獻復位。在返庫文獻集中不易處理時,還可以采用先來先排,后來后排的方法,在電動密集柜上選定任意空位,對區列節層進行定位后在智能密集管理系統直接掃入條碼,將其對應上架,同樣會復歸于初始狀態,不會發生重復的問題。